3月22日,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钢铁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加强合作、规范竞争秩序,有利于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钢协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连忠和河钢集团副董事长李贵阳等来自国内外钢铁及金融、投资机构等超过300名代表参会。钢协副会长屈秀丽主持会议。
吴红亮表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钢铁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能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迟京东也指出,钢铁行业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优势产能的积累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为中国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钢集团海外运营发展态势良好。截至目前,河钢集团已完成海外直接投资超过11亿美元,控制运营海外资产超过70亿美元,海外营业收入达到140亿美元。”李贵阳介绍,“到2020年,河钢集团海外营业收入要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30%以上。”
不过,当前,钢铁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吴红亮指出,一是全球铁矿石资源已形成垄断格局,中国企业获取境外铁矿石资源面临后发的劣势;二是全球钢铁产能总体过剩,国际市场钢铁总量有限,钢铁项目对资源禀赋和配套设施要求很高,因此企业找准市场、精准投资的难度比较大;三是钢铁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容易遭遇政治、市场、环境和安全等各类风险;四是我国钢铁企业在高附加值环节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五是企业走出去还存在着跟风扎堆、无序竞争的现象;六是境外项目从资源开采、冶炼到金属加工、产品制造的全产业布局还在起步阶段。
如何让国际产能合作既“走得进”,又“走得好”?迟京东强调,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应以对外投资合作为重点,带动装备、技术、管理和服务全体系合作;以合作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当地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李新创表示,我国拥有完善的钢铁工业体系,完全有能力实现工程设计+施工服务+技术人才+资本输出的“协作式”输出。他同时强调,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是发展战略,但不是援助项目,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同时要注意战术,避免风险。
吴红亮建议,企业要紧随战略,结合铁路、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用钢行业走出去,并且根据合作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进行产能布局。他同时强调,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要守法合规,坚决抵制恶性竞争、虚假投资、商业贿赂和污染环境等行为,高度重视并着力防范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王连忠表示,民营钢铁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够快、发展有波动和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民营钢铁企业正在着力改善。据他介绍,目前数家民营企业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7个投资建设钢铁企业的工作已步入准备或实行阶段,大多采用与所在国合作的模式,规划总产能达到约900万吨。
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联冶金商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冶金报社、中国宝武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50家单位发起成立。会议同期还宣布成立了联盟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
迟京东表示,联盟将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搭建顺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平台,强化企业自律意识,规范企业走出去行为。他同时强调,联盟会员将优先获得项目信息,优先参与产能合作项目,优先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